|
|
|
|
脾位于上腹部,胸膈之下,胃的左方。脾与胃相为表里,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,机体的消化和吸收,主要依赖于脾和胃共同作用。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、升清和统摄血液。
1.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
(1)主运化。“运”,有运输、布散之意;“化”,有变化、消化、化生之意。脾主运化,就是将水谷消化成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运输、布散到全身。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。
运化水谷 是指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。饮食物入胃后,经过胃的腐熟加工,然后进入小肠,清浊分离。但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,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,再依赖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,将精微物质输送至全身,供应各脏腑器官的营养。如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正常,才能为化生精、气、血、津液,提供足够的养料,才能使脏腑、经络、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营养,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。
运化水湿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、转输布散和排泄的作用,说明脾在调节水液代谢、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,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脾的运化水湿功能,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,一是摄入到体内的水液,需经过脾的运化转输,气化成为津液,并输布于肺,通过心肺而布达周身脏腑器官,发挥其濡养、滋润作用。二是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,及时地输送到相应的器官(如肺、肾、膀胱、皮毛等),变成汗和尿液被排出体外。
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靠脾气的作用,若脾气健运,则饮食水谷的消化、吸收,精微物质的运输布散等功能才能旺盛,水液输布、排泄才能正常,体内的水液才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。反之,若脾失健运,不但会出现腹胀、便溏、倦怠等消化失常症状,而且还会引起水液代谢失常,进而产生多种水湿停滞的病变,如浮肿、痰饮、泄泻等。
(2)主升清。所谓“升”,即上升之意。脾气的功能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,故有“脾气主升”之说。“清”,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,“升清”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升与布散是在脾气的作用下,上输于肺,并通过心肺,分布到周身各处。因此,脾的升清功能正常,则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的物质营养,功能活动才能强健。若脾的升清作用失职,则会出现头晕、目眩等症状。若清阳不升,清浊不分,混合下注,可发为遗精、带下、腹胀、腹泻。若久泄不愈,又常伴有身倦无力、气短、懒言等症状。另外,人体各内脏保持正常位置,而不至于下垂,也有赖于“脾气主升”的作用。若脾气不升,反而下陷,则可出现胃、肾、子宫等内脏的位置下移或脱肛等。
(3)主统血。“统”,是统摄、控制的意思。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和控制血液,使之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而不逸出脉外。脾统血的主要机理,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。若脾气虚弱,统血失职,血液运行将失其常规而逸出脉外,则导致出血,出现便血、尿血、皮下出血等症状。中医学习惯上将这种因脾虚而引起的出血病证称为“脾不统血”。
2. 脾的附属功能
(1)在志为思。思,即思考、思虑,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。在思虑过度、所思不遂等情况下,人的脏腑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,但最明显的影响则是脾的运化功能。思虑过度,常能导致不思饮食、脘腹胀满等症状。
(2)在液为涎。涎为口津,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为涎,涎有保护口腔黏膜,润泽口腔的作用。《素问•宣明五气篇》云“脾为涎”,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。在正常情况下,涎液上行于口,但不溢于口外。若脾胃不和,则可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,而发生口涎自出等。
(3)在体合肌肉,主四肢。肌肉的营养来自脾所吸收、转输的水谷精微,所以有“脾主身之肌肉”之说。人体肌肉的壮实与否,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关,脾胃功能正常,则水谷精微充盈,使肌肉丰满而壮实。如功能失常,长期饮食不振或便溏,必致肌肉瘦削,软弱无力,甚则痿废不用。
四肢是与躯干相对而言,是人体之末,故又称“四末”。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,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。若脾气健运,则四肢肌肉壮实,活动也就轻劲有力;若脾失健运,四肢营养不足,久则肌肉瘦削,则可见四肢乏力,甚则痿废不用。
(4)在窍为口,其华在唇。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与否,可以反映于口味食欲是否正常,凡脾运强健,则口味正常,食欲良好;脾运失常,可见口淡无味,或口有甘味,食欲不振等。
脾与口唇的关系较为密切,故《灵枢•五阅五使》曰:“口唇者,脾之官也。”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可从口唇上反映出来,如脾运强健,则气血生化充足,可见口唇色泽红润;如脾运失健,口唇则见萎黄或苍白不泽。
3. 脾的生理特性
(1)喜燥而恶湿。脾为阴土,阳气易衰,阴气易盛,而脾又主运化水液,然湿邪侵犯人体,最易伤害脾阳。脾阳虚衰,不仅可引起湿浊内困,还易引起外湿侵袭,故有脾“喜燥恶湿”的理论。
(2)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。脾位于人体中焦,心肺居其上,肝肾居其下,所以人体气机升降运动,皆以脾为其枢纽。如脾胃互相配合,升降协调,则使气血水津布散通利,气机升降得宜,生发之机旺盛。若脾虚气弱,枢机不利,则种种病变莫不由之而生。
(3)脾与长夏相应。春夏属阳,秋冬属阴,而长夏季节居于夏秋之交,为阴之始。长夏季节,湿气当令,而脾为至阴之脏,故脾气旺于长夏,脾病则在长夏季节可以好转。但长夏湿气过盛,又容易损伤脾脏。 |
|
|
|
|
© Copyright 2006 BJGN.ORG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45号,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
邮编:100053 电话:83198327 电子信箱:webmaster@bjgn.org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