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脑血管疾病
神经系统疾病
呼吸系统疾病
消化系统疾病
泌尿生殖系统疾病
内分泌疾病和代谢疾病
妇科病与皮肤病
中医特色治疗
专家介绍
专科介绍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 特色医疗 > 消化系统疾病  

  我科室对慢性胃病(浅表性胃炎、萎缩性胃炎、胆汁返流性胃炎、溃疡病等),肝病(病毒性肝炎等)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探索,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。

胃炎 消化道溃疡
  目前工业化、都市化的发展,自然环境的改变,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、家庭的压力,造成了抑郁、失落、孤独、疑虑、消沉等不良情绪状态,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的途径影响胃的功能活动,导致胃炎、溃疡等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。
  慢性胃炎以气滞胃腑为主要病机,故治疗大法以理气和胃为主。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。虚,主要是胃阴不足,脾气(阳)虚弱;实,主要为湿浊、郁热、血瘀阻络、食积、肝郁气滞等。初期以实为主,后期以虚为主。以胃为病变中心,共同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胃失和降、胃气上逆。病位除胃之外,与脾、肝、胆、肾均相关。治疗上除掌握好标本缓急的原则外,还需兼顾驱邪,使气机得以通畅,达到“通则不痛”之目的。
 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过多,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密切相关,一般十二指肠溃疡较多见。现代医学在治疗上用组胺H2 受体阻断剂抑制胃酸而缓解疼痛,促进溃疡愈合;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,在一定程度上效果不错,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其治愈率和复发率比中西药同时治疗要差得多。
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病程长久、较为难治的胃病。中医称为”胃痞”。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尚未阐明,多采用对症治疗。本病的病因有内因(饮食、情志、素体)、外因(感受邪毒),通常二者兼具。中医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整体调节,能实现个体化治疗,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,而且组织病理学的改变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逆转。因为胃黏膜萎缩腺体的重建一般需3-5个月,因此,治疗CAG的疗程较长,对于胃黏膜重度萎缩或伴重度肠上皮化生、不典型增生患者,疗程应更长。

肝炎
  慢性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,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。此病病机错综复杂、病情极易反复、临床较难治愈,并且与肝硬化、肝癌关系密切,严重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。中医认为该病主要因机体正气不足,抗邪无力,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。“疫毒”为传染性致病因子,在机体正气不足之时侵入人体并长期潜伏体内,郁结肝胆,困遏脾胃,引起脏腑功能紊乱,气血阴阳失衡,出现复杂的病理机转和临床表现。湿热疫毒是致病因素,产生痰浊、瘀血等病理产物,湿、热、毒、瘀诸邪相互胶结,缠绵难去,导致乙肝由急性向慢性,甚至向肝硬化、肝癌逐步演变。正邪相搏贯穿于乙型肝炎的全病程。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发现,扶助正气、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。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,肝功能及HBV标志物检测情况,判断邪正消长之势,通过扶正祛邪的方法,使机体挥发阴阳平和的状态。慢性肝炎的辨证论治,一方面应根据患者整体状态和疾病的各个阶段以及个体差异,施行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,治疗目标是要达到患者身体自觉舒适,抵抗力增强,生活质量提高,而不以降低转氨酶为目标。只要辨证准确,运用得当,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的同时转氨酶亦可随之下降。另一方面要根据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,以柔润为大法,疏肝、清肝、柔肝、养肝相结合,体用并治。
  首页 学科简介 学术交流 中医之道 联系我们 邮箱登陆   您是第 位访问者
  © Copyright 2006 BJGN.ORG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45号,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
邮编:100053 电话:83198327 电子信箱:webmaster@bjgn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