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常识
中医入门
预防保健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 科普知识 > 中医入门  

第七讲: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
文章更新时间:2006-11-27  

1.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
  (1)五行学说的五行是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这五种物质运动。我国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是自然界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,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,这五种物质之间,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,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,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。它反映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。
2.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
  (1)五行的特性。五行的特性,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,对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,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,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。根据五行学说,“木曰曲直”,凡是具有生长、升发、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,均归属于木;“火曰
   自然界 五行 人体
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声 五华
小肠
湿 长夏
西 大肠 皮毛
膀胱

3.五行的生克乘侮
  五行学说认为,五行之间存在着生、克、乘、侮的关系。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五行学说用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理论,也是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的规律与根源。
  相生和相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、助长和资生的作用。五行相生的次序是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在相生关系中,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“生我”和“我生”两方面的关系,《难经》中将它比作“母子”关系,“生我”者为“母”,“我生”者为“子”。以木为例,水生木,故“生我”者为水,木生火,故“我生”者为火,即水为木之“母”,火为木之“子”。
 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。五行相克的次序是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在相克关系中,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“克我”和“我克”两方面的关系,《内经》中称为“所不胜”和“所胜”,“克我”者是“所不胜”,“我克”者是“所胜”。以金为例,金克木,则“我克”者为木,火克金,则“克我”者为火。
  五行相生和相克,是事物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。没有生,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和成长;没有克,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的变化和发展。因此,必须是生中有克,克中有生,才是事物发展的正常现象。正如张介宾《内经图翼》所说:“造化之机,不可无生,亦不可无制,无生则发育无由,无制则亢而为害。”这说明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着相互滋生、相互制约的关系,而且只有生中有制,制中有生,相反相成,事物才能变化发展,这种关系称为生克制化关系。
相乘和相侮 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,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相克现象。
  相乘是指五行中某“一行”对被克的“一行”克制太过,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。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,即木乘土,土乘水,水乘火,火乘金,金乘木。相乘现象可分为两个方面。一是五行中某“一行”本身不足,使原来克它的“一行”显得相对增强,造成其本身更虚弱。以木克土为例,当木处于正常水平,但土本身不足时,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,使土更加不足,称为“土虚木乘”。二是五行中某“一行”本身过度亢盛,造成对被克制的“一行”克制太过,致使被克“一行”虚弱,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。如木过于强盛,则克土太过,造成土的不足,称为“木乘土”。
  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“一行”本身太过,使原来克它的“一行”,不仅不能制约它,反而被它所克制,即反克,又称反侮。五行相侮的次序是:木侮金,金侮火、火侮水、水侮土,土侮木。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。如以木为例,木本受金克,一方面,当木过度亢盛时,不仅不受金的克制,反而对金进行反侮,称作“木侮金”。另一方面,由于金本身虚弱,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,反受木的反侮,称作“金虚木侮”。
  相乘与相侮是相克关系异常后出现的现象。前者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的克制,后者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发生的克制,但两者均可同时发生。即五行之中,任何“一行”太过就会乘其所胜而侮其所不胜;任何“一行”不足就会被所不胜相乘,被所胜而侮。故《素问•五运行大论》说:“气有余,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;其不及,则己所不胜,侮而乘之,己所胜,轻而侮之。”

 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
  首页 学科简介 学术交流 中医之道 联系我们 邮箱登陆   您是第 位访问者
  © Copyright 2006 BJGN.ORG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45号,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
邮编:100053 电话:83198327 电子信箱:webmaster@bjgn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