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作为中国人,在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中从未看过中医、吃过中药的人大概不多。退一万步讲,即便是那些体壮身强、与“医学”尚无多少缘分的人,至少也知道“中医”的存在。因而尽管他们自己没有什么直接的经验与需求,但或许会劝说那些在健康方面遇到麻烦的亲朋好友:不妨去试试中医。最为滑稽的还是那些从小接受现代科学教育,毕生以现代医学为职业,在思想意识中坚定地认为中医不科学、是糟粕的西医人士,一旦罹疾患病而现代医学又无力救助时,难免也会低下一贯高昂的头——去看中医、吃中药。
这些不过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寻常小事,有什么值得奇怪吗?然而如果想一想前些年放映的一部名叫《北京人在纽约》的电视剧和近期上映的电影《刮痧》,或许就不会认为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了:《北京人在纽约》中的女主角阿春,因为让中医为儿子治疗关节病,而被前夫告上法庭;《刮痧》中的情景与此相似——刮痧疗法造成的皮下出血,成为爸爸虐待儿童的罪证,从而使得父亲丧失了对亲生儿子的监护权。
当现代医疗已经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,中国人为什么会在有病的时候看中医、吃中药?为什么会在对中医并无直接经验的情况下,建议他人去尝试中医治疗?为什么满脑袋“科学”的西医人士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也会接受曾被自己嗤之以鼻的中医?为什么在观看上述影视节目时,会觉得外国人可笑?这是因为他们“承认中医”——承认中医是一种医学,至少是承认中医可以治病。正是由于这种承认的存在,中国人才会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司空见惯,毫不觉得有什么奇怪;才会觉得违背“常理”的外国人是那么可笑!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“承认”的价值——试想:在科学如此昌盛、足以统治知识领域甚至是普通民众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当今社会,如果没有这种“承认”,传统医学是否还有可能生存?从另一方面讲,在“科学”或“不科学”几乎成为“正确”与“不正确”之同义语的当今社会,中国人仍然能够“承认”中医是一种“医学”——尽管它与称之为“科学”的现代西方医学是那么的不同,这是否足以说明在中国人的“科学观”中多少隐藏着一些特殊的“基因”。当身体中的这些“特殊基因”处于活动状态时,难免就会对当代科学的“绝对正确性”提出某种质疑,甚至会问:在当代科学之外,是否还存在着“另一种科学”?当然,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这种“特殊基因”通常是处于不活动的状态——因为现代科学实在是太强大了,而且是那么直观,易于学习、理解与接受;几乎所有的现代人,就其知识结构而言,都是以现代科学作为养成教育的唯一内容;几乎所有的现代人,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,无不受惠于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,从而在心灵深处对“科学”产生了一种类似宗教的崇拜与信任。然而即便如此,中国人身上隐含着的这种“特殊基因”还是极易被启动——只要一旦遇到现代西方医学无法解决的疾病,就会想到中医。不管多么信仰“科学”,却很难看到“宁死不吃中药”的中国人。
对于中医的“承认”,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?首先当然是特定的生活环境:只要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,就会看到中医的存在;在接受现代科学养成教育的同时,同时也受到这种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其次,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,过去的“承认”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,影响着当今之人;而当今之人的“承认”,又继续营造着“中医”与“民众”相互依存的特定生活环境,构成传统文化的延续,并不断影响后人。再者,无论如何还必须看到,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,存在着一种天生注重形象思维,而不太追求严格的形式逻辑和“非此即彼”形而上学的倾向。因此他们并不在意中医的理论是否“科学”,天生与中医那套在外行看来属于“玄而又玄”的理论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鸣。最后还有一点,可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社会对于任何一种学说、技艺、事物是否采取承认的态度,往往简单到完全是从实用主义的态度出发—
—“不管黑猫白猫,抓住老鼠就是好猫”,所以“承认”的最根本理由,还是在于中医确实能够治病! |
|
|